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类 > 经典教材 > 政治经济学 >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网授精讲班,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辅导内容】
(1)精讲教材核心考点。按照教材篇章结构,讲解教材的重难知识点。
(2)串讲名校考研真题。通过分析历年考研真题,梳理命题规律和特点,分析名校考研真题出题思路。
考虑到课时的需要以及相关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于一些简单的、考试不易涉及的知识点,本课程不予以讲述或一带而过,故建议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提前复习一遍教材。
【讲师简介】
李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主讲政治经济学相关课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很深的功底,熟悉马克思理论以及后来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拓展研究。在多家辅导机构、高等院校讲述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雄厚。 授课特点:知识结构清晰,善于把握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精于理论间的比较分析。 |
目录
说明:本课程共包括21个高清视频(共29课时)。
网授课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网授精讲班【共29课时】
序号 |
名称 |
课时 |
1 |
01:26:33 |
|
2 |
00:44:03 |
|
3 |
00:58:44 |
|
4 |
00:46:55 |
|
5 |
00:52:26 |
|
6 |
01:07:09 |
|
7 |
00:49:34 |
|
8 |
00:50:41 |
|
9 |
00:55:00 |
|
10 |
00:43:48 |
|
11 |
01:26:23 |
|
12 |
00:59:01 |
|
13 |
00:55:50 |
|
14 |
01:22:13 |
|
15 |
01:01:44 |
|
16 |
01:22:53 |
|
17 |
01:04:59 |
|
18 |
01:03:47 |
|
19 |
01:09:18 |
|
20 |
00:54:08 |
|
21 |
00:37:30 |
内容导读
一、名词解释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四川大学2018研]
答: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的且体体现,实际上是指公有瓷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要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当前,我国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实体经济「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答:实体经济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牛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对应的是虚拟经济,即在市场经济中由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产生的、源于实体经济又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实物为承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其重要支撑,两者有序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微观领域的且体体现,实际上是指公有瓷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要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当前,我国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现代企业制度「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四川大学2018研]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话应社会化大牛产的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直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体制。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表现为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是:
①在法律地位上,公司是企业法人。一方面,公司是独立于其出资者之外的法人实体。另一方面,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按照市场需求,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在法律责任上,股东与公司具有不同的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③在内部管理制度上,公司实行法人治理结构。
4.经济发展方式「中央财经大学2008、2010研;郑州大学2017研]
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依靠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优化和依靠社会福利的改善、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质量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
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到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同时它还具有时代性特征和可跨越性的特点。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等。
5.按劳分配[四川大学2007、2010、2015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尺度来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按劳分配本质上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或集体提供了自己的劳动,经过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按照本人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领取等量的消费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分配形式,是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社会生产实质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公有制消除了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别,劳动才成为收入分配的基本依据。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尚未高度发展,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此外,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本身还没有成为人们牛活的第一需要,而是人们谋牛的手段只有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经济全球化「南京财经大学2008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6研;中央财经大学2005、2008、2017研]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发,必然要求盗源配置从一国范用扩到世界范用,各国经济诵讨跨国牛产国际贸易、资本国际运动以及国际技术交流等经济纽带而日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趋势。这一概念句含三层含义:①它是经济国际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客观历史进程。
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其最重要的现象与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进行配置。③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在于国际分工,在干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牛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热门推荐
更多考研资料请登录零丁学习网,搜索考试关键词,即可获取!